首页>消费指数 > 热点 >
怀念母亲的诗句经典_怀念母亲的诗句 2023-06-16 12:53:51  来源:互联网

1、【游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2、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相关资料图)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5、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6、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2、【别老母】清代:黄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7、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8、译文:因为要去河梁谋生,所以把帷帐撩起,依依不舍要向年迈的母亲辞别,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不由泪下不停,眼泪也流干了。

9、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10、3、【思母】宋代:与恭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11、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12、译文: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箫,银河红墙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遥远。

13、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为了谁在风露中伫立了整整一夜呢?缠绵的情思已尽如抽丝的蚕茧,宛转的心已经像被剥的芭蕉。

14、回想起她十五岁时在那月圆之夜的情景,可叹我手中的这杯酒竟已无法消除心中的忧愁。

15、4、【燕诗示刘叟】唐代:白居易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

16、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

17、译文: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5、【岁暮到家 】清代:蒋士铨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18、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19、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20、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21、译文:爱子之心是没有穷尽的,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子及时归来。

22、缝制寒衣的针脚密密麻麻地,家书里的字迹墨痕犹如新的一样。

23、看见儿子瘦了母亲心疼,呼叫着我细问旅途的艰难。

24、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会忍心诉说漂泊在外所受的风尘。

25、扩展资料:诗文赏析【游子吟】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

26、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

27、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28、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29、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30、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

31、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

32、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33、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34、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

35、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36、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

37、“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

38、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39、2、【别老母】诗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开门帘,告诉老母,儿就要起程动身了。

40、但因为是游幕谋生,(游幕是指旧时知识分子离开本乡到外地寻求教学或投向官府求职)这种告别是无一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说河梁去。

41、一方面是老母难离,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离,这种既难舍又无奈情景,暗示了作者极为痛苦的心情。

42、诗的第二句“白发愁看泪眼枯”在即将告别老母外出的时候,作者没有直抒胸臆,表达对老母难分难舍的情感,而是著笔于老母此时的情状:白发苍苍,愁容满面,凄切悲凉,欲哭无泪。

43、还容得着说吗?一切伤心,都隐藏在老母的这张面孔之中,离不得舍不得,却不得不离,不得不舍。

44、这种情感的磨难,真令人寸肠欲断,撕肝裂肺。

45、至此,谁能不为之动容呢?诗的第三句“惨惨柴门风雪夜”,转入了告别老母的时空环境,作者用“柴门”“风雪夜”两个最简单的词儿,极其概括典型地告诉人们,在那种环境下,一个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凄楚难熬。

46、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过贫穷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说那还只是一种对贫愁的感叹,那末“柴门”“风雪夜”则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了。

47、风雪因柴门而更为肆虐,柴门因风雪而更为难忍,此时向老母告别,除了“惨惨”还有什么可说呢?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责,痛恨于一身,发出了“此时有子不如无”的感慨。

48、这种感慨是极为凝重的,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母之心,恋母之情,而变成了对那个时代的正义控诉,对所有无依,无靠,无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对天下不孝子女的严厉谴责,这是由个人情感到整体理念的升华,它从生育学角度告诫世人,养子无用,不如不养。

49、因此,《别老母》诗,比起那些爱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

50、成为爱母作品中不朽的绝唱。

51、3、【思母】与恭出家之后未久,其父见背,唯留老母贫苦独守。

52、恭公虽系出家之人,亦不能有负亲恩。

53、虽然自己过的也是清贫淡泊的生活,仍时时接济老母。

54、现在母亲也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

55、这首诗并没有华美的词藻,只是用极普通的词语,叙述极平凡的往事。

56、然而,诗中流露的全是一片赤子之心,孺慕之情读来令人深为感动,惋叹不已。

57、4、【燕诗示刘叟】这首寓言诗是借双燕的遭遇讽劝那些不顾父母痛苦而独自远走高飞的人们。

58、它还强调:想要子女对自己尽孝,自己就应先带头对父母尽孝;同样,教育人者首先要教育自己。

59、诗人写双燕的筑巢、孵卵、哺雏、教飞等过程,既生动又简洁,笔端富有感情。

60、诗歌一开始,只用了短短的两联,就生动地描述了一对燕子燕尔新婚的幸福景象。

61、由“翩翩”两字即可感受到两只燕子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愉快心情。

62、它们当然是怀着兴奋的心情,共筑爱巢,希望从此过着甜蜜幸福的日子。

63、尤其是“一巢生四儿”,现代人很少有这种福分。

64、单只这一句,便勾勒出一幅美满家庭生活的画面,这也是作者为这一对燕子深深的祝福,为它们充满希望的未来而欢喜。

65、接着的四联,叙述了双燕辛劳抚育幼燕的经过,深刻地反映了父母养育之恩的伟大。

66、两只燕子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

67、虽然“青虫不易捕”,但听到小鸟“索食声孜孜”,为了孩子们能吃得饱,它们不怕艰难与危险,甘於牺牲,四出寻找食物。

68、日复一日的劳碌奔波,使得它们“觜爪虽欲敝”,但还是“心力不知疲”,不辞劳苦的“须臾十来往”,如此折腾,仅仅是因为“犹恐巢中饥”。

69、“辛勤三十日”四句可说是整首诗里最伤感的一段。

70、 虽然“母瘦雏渐肥”,但母燕宁愿牺牲自己的健康,也要争取时间,无怨无悔、满怀期待地“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以便子女们能尽早学会言语,尽早长出健康丰壮的羽翼,好迎接它们不可知的未来,那种对子女无限爱怜的心、温柔的目光、轻巧的动作,再联想即将发生的悲剧,不禁为母燕的命运感到无比的难过。

71、“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72、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

73、”就在充满美好家庭气氛时,白居易笔锋一转,“残忍地”将这个美满家庭推向悲情。

74、被“引上庭树枝”的小燕子们,仗着羽翼已成,趁父母放松对自己的约束时,做出了令其父母,及读者都感到愕然、惊慌失措的事:“举翅不回顾,随风四散飞”了。

75、到了“雌雄空中鸣”四句,有了一句“声尽呼不归”赤裸裸地表达了双燕在受到离弃时的惊慌、焦虑与绝望。

76、它们对子女的爱越深,所受的伤害也越深。

77、原本热热闹闹的家,瞬间成了冷清清的空窝,这两夫妇,除了伤心绝望的啁啾终夜,就不能做什么了。

78、最后六句,诗人以第一人语安慰燕子勿悲伤,应当反思年幼时是不是也曾那样残忍的伤害了最疼爱自己的父母。

79、当然,燕子听不懂人话,这句话的对象,是刘老头而不是燕子。

80、诗人也滑头,知道刘老头少年时德行有亏,忍不住想训责一番,但碍于他是长辈,不宜直接说教,结果语气最严肃的这一段,只好对燕子说了。

81、反正刘老头心里有数。

82、借鉴此诗的表达技巧,要准确知道诗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83、比如,绘声——索食声孜孜,借代——黄口,对比——母瘦雏渐肥,对偶——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拟人——声尽呼不归,呼告——燕燕尔勿悲。

84、雌与雄为叟,四儿为爱子。

85、5、【岁暮到家】诗中着意表现的母子之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抽象的叙写上,而是借助衣物、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等使之具体化、形象化。

86、“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87、”母亲对儿子的爱心没有止境,儿子及时归来使母亲惊喜万分,首联上句直写母亲的爱心,下句写久别的儿子岁暮之际回家团聚时母亲的喜悦心情,一个“喜”字,包含了母亲对儿子无尽的关怀和怜爱、思念和期望,是上句的最好注脚。

88、三四句说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问候的家信墨痕尚新。

89、这两句诗极力突出母亲对儿子的关怀和思念:细细缝好御寒的冬衣,时时捎去嘘寒问暖的家信。

90、那一针一线,一字一句中蕴涵了多少慈母的爱心。

91、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的思念和关怀。

92、五六句说一见面便心疼儿子的面容清瘦,叫着孩子问起一路上的艰辛。

93、这里叙写母亲与儿子相见时的情景,进一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看到儿子面容清瘦,母亲心中十分怜惜,连忙把儿子叫到自己跟前,仔细询问一路上的风尘劳顿,问长问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

94、一“怜”一“问”,慈爱之心,跃然纸上。

95、最后两句写儿子心中惭愧自己没有尽到孝敬母亲的责任,不敢向母亲诉说那一路的风尘,这里通过直抒诗人的惭愧心情表达出母子之间的深情。

96、在慈爱的母亲面前,诗人心中百感交集:一方面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另一方面也感到十分内疚,由于自己出门在外未能在母亲膝下承欢尽孝,深感未尽到人子的责任,从而辜负了母亲的拳拳之心。

97、因此,不敢诉说自己旅途的艰辛。

98、除了惭愧之外,此处也含有担心直言远行的劳顿,会使母亲更加心疼的含义,因此“不敢叹风尘”,自然也蕴涵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意味。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热点
图片